古代时各个年龄段的称呼 古代各个年龄段的称呼女

2025-05-09 05:23 - 立有生活网

1到100岁古人对年龄的称谓

在古代,从婴孩呱呱坠地到百岁老者,每一个年龄段都有一个特定的称谓,男生和女生的称谓也有区别,让我们看看古人对不同年龄的称谓。看完之后你会发现,年龄也可以说得这么美!

古代时各个年龄段的称呼 古代各个年龄段的称呼女古代时各个年龄段的称呼 古代各个年龄段的称呼女


古代时各个年龄段的称呼 古代各个年龄段的称呼女


古代时各个年龄段的称呼 古代各个年龄段的称呼女


古代年龄称谓

0岁:初度、赤子、襁褓、汤饼之期。

1岁:牙牙。

2岁:孩提。

8岁:总角、童龇、始龀、髫年、始龀、龆年。

9岁:九龄、黄口、指数之年。

10岁:幼学、外傅之年。

12岁:金钗之年。

13岁:豆蔻、舞夕之年。

15岁:及笄、束发、舞象之年、成童、郑玄。

16岁:二八、破瓜、碧玉年华。

20岁:加冠、结发、弱冠、桃李年华。

24岁:花信年华。

30岁:而立之年、始室、克壮、半老徐娘。

40岁:不惑(不惑之年)。

50岁:艾、半百、知天命、知命之年。

60岁:耳顺、耳顺之年、还历之年、花甲之年、高龄、下寿、耆。

61岁:还历寿。

70岁:从心之年、古稀之年、悬车之年、杖围之年。

80岁:朝枚之年、朝枝之年、耄耋之年、中寿、伞寿。

88岁:米寿。

90岁:上寿、鲐背。

99岁:白寿。

100岁:期颐、期颐之年、上寿。

古代男子二十岁加冠礼

《礼记·曲礼上》曰:“(男子)二十曰弱冠。”就是说男子到了二十岁即称“弱冠”。早在周朝,男子二十岁时要行礼,其仪式主要是加冠礼,还要加冠三次,表示有权力参与管理、报效、参与祭祀。

“弱”则指“初加冠,体犹未壮,故曰弱也。”是指体格还不够强壮。在实行加冠礼的时候,男子还要把头发盘起来,做成发髻,因为要戴帽子。

古代女子十五岁及笄礼

俗称“上头”、“上头礼”。笄,即簪子。自周代起,规定贵族女子在订婚(许嫁)以后出嫁之前行笄礼。一般在十五岁举行,如果一直待嫁未许人,则年至二十也行笄礼。行礼时间多为农历三月三上巳节,和男子冠礼一样要三加或者二加。

将发辫盘至头顶,用簪子插住,以示成年及身有所属。笄礼作为女孩子的礼,象男子的冠礼一样,也是表示的一种仪式。

以上是我整理的相关知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古代年龄称谓一览表

古代年龄称谓如下:

婴儿:人初生。

襁褓:泛指一岁以下。

孩提:两至三岁。

始龀、髫年:女孩七岁。

始龀、龆年:男孩八岁。

总角:幼年泛称。

垂髻之年:指儿童。

黄口:十岁以下。

幼学:十岁。

金钗之年:女孩十二岁。

豆蔻年华:女子十三四岁。

舞勺之年:十三岁至十五岁。

舞象之年:十五岁至二十岁。

志学:十五岁。

及笄:女子十五岁。

碧玉年华、年:女子十六岁。

弱冠:男子二十岁。

桃李年华:女子二十岁。

花信年华:女子二十四岁。女子出嫁称梅之年,摽梅之年。

而立:三十岁。

不惑:四十岁。

天命:五十岁。

知非之年:五十岁。

耳顺、花甲之年:六十岁。

古稀:七十岁。

杖朝之年:八十岁。

鲐背之年:八十至九十岁合称。

耄耋:八十、九十岁。

期颐:百岁之人。

年龄称谓介绍:

年龄称谓是古代指代年龄的称呼,古人的年龄有时候不用数字表示,而是用其他称谓来表示。年龄称谓大多是记载在书籍之中,然后被沿用至今。

古人的年龄有时不用数字表示,不直接说出某人多少岁或自己多少岁,而是用一种与年龄有关的称谓来代替。垂髫是三四岁至八九岁的儿童(髫,古代儿童头上下垂的短发)。总角是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古代儿童将头发分作左右两半,在头顶各扎成一个结,形如两个羊角,故称“总角”)。

耳顺、耳顺之年、花甲之年:均指60岁。花甲:我国古代用干支记时间。天干有十,地支十二,十天干和十二地支按照顺序搭配成六十个单位,通常就叫作六十花甲子,也称花甲。把这种记时间的词语移用到记人的年龄上,就以年届花甲或花甲之年来指人到60岁了。

古代各年龄段的称谓表

古代年龄段的称谓如下:

1、周晬——指婴儿周岁。

2、童龀——通常指人的儿童少年时期。

3、及笄——指女子成年,笄,指古代束发用的簪子,古代女子一般到15岁后,就将头发用簪子绾住,表示已经成年。

4、弱冠——古代男子20岁行加冠礼,表示已经成年。但体型尤未壮,故称弱冠。

5、而立——指男子三十岁。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

6、不惑——指男子四十岁。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

7、天命——指男子五十岁。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

8、花甲——天干地支纪年法,从甲子开始,六十年为一周。通常叫做“六十花甲子”,因此六十岁称作花甲。

10、古稀——古人很少有人活到七十岁。杜甫有诗曰:“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后人就依次称七十岁为古稀之年。

11、耄耋——指八十岁。《尔雅·释言》注:“八十为耋。”耄耋泛指晚年,常代表八九十岁的老人。

12、米寿——米字拆开为八十八,故代指八十八岁,还可表示年事虽高但任食欲旺盛。

13、白寿——九十九岁比百岁一岁,百字去掉一为白,故称白寿。

14、期颐——是一百岁的特称。《礼记·曲礼上》:“百年曰期颐”。郑玄注:“期,犹要也;颐,养也。不知衣服食味,孝子要尽养道而已。”意思是:人到一百岁,吃饭穿衣都要孝子来照顾。故称一百岁为期颐之年。

15、双稀、双庆——七十岁为古稀之年,140岁为两个七十岁,即为双稀。

古代各个年龄段的叫法

在古代,关于年龄的表达方式多种多样,从婴儿到青年,从中年到老年,不同的年龄段有不同的说法,古代人的年纪一般不用数字表示,一般不会直接说出某人几岁,而是在不同的年龄阶段用不同的称谓。

1、赤子:初生的婴儿。《孔颖达疏》:“子生赤色,故言赤子。”

2、襁褓:不满周岁,指婴幼儿时期。本意是指包裹婴儿的被子和带子。后借指未满周岁的婴儿。

3、孩提:二三岁的儿童,亦作“孩抱”。

4、始龀:七八岁的儿童。儿童开始换牙年龄,《韩诗外传》 :“男八月生齿,) (岁龆齿;女七月生齿,七岁而龆齿。”

5、垂髫:三四岁到八九岁。指三四岁到九岁的儿童。古时童子未冠者,头发自然下垂,因此以“垂髫”指童年或儿童。

6、总角: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儿童,古代儿童将头发分作左右两半,在头顶各扎成一个结,形如两个羊角,故称"总角"。

7、豆蔻:本是植物名,代指十三四岁少女。杜牧《赠别》诗:“娉娉袅袅十三余, 豆蔻梢头二月初。”后因谓女子十三四岁为“豆蔻年华”。

8、及笄:古时称女子年在十五为"及笄",也称"笄年"。笄是簪子,及笄,就是到了可以插簪子的年龄了。形容古代女子已到了结婚的年龄。古时女子十五岁时许配的,当年就束发戴上簪子。

9、束发:男子十五岁。古代男孩成童时束发为髻,因以为成童的代称。

10、弱冠:泛指男子二十左右的年纪,不用于女子。这时男子行冠礼,即戴上表示已的帽子,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还比较年少,故称“弱”。

11、花信年华:指女子的年龄到了二十四岁。花信:开花时期,花期。借此泛指女子正处年轻貌美之时。

12、而立之年:三十岁。《论语为政》:“三十而立。”一个人到了三十岁应该是人格自立、学识自立、事业自立的年龄。后因称三十岁为“而立之年”

13、不惑:四十岁。《论语为政》:“四十而不惑。”后行用作四十岁的代称。活到这个岁数,应该能很好的控制情绪的变化,遇事能明辨不疑。

14、知天命:五十岁。《论语为政》:“五十而知天命。”是说五十岁之后,知道了理想实现之艰难,故而做事情不再追求结果,对个人荣辱已经淡然。后人因以“知命”为五十岁的代称。

15、耳顺:六十岁。《论语为政》:“六十而耳顺。 ”是听得进逆耳之言,于心。

16、花甲:指60岁。花甲一词出自古代历法,以六十年为一循环,一循环称为一甲子,又因干支名号繁多且相互交错,又称花甲。

17、古稀之年:七十岁。杜甫《曲江》: “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人活到70岁比较少,难得。

18、耄耋之年:八九十岁。指年纪很大的人。

19、鲐背之年:古人九十岁的别称,泛指长寿老人。

20、期颐之年:一百岁。《礼记。曲礼上》:“百年日期颐”。这时饮食起居期待子孙奉养照顾了。

古代各个年龄的称呼?

人在出生后,会经历婴幼儿、少年、青年、中年、老年……我国文化博大精深,那么在各个年龄段的称谓各有不同:

不满周岁——襁褓

2~3岁——孩提

女孩7岁——髫年

男孩8岁——龆年

幼年泛称——总角

10岁以下——黄口

13~15岁——舞勺之年

15~20岁——舞象之年

12岁(女)——金钗之年

13岁(女)——豆蔻年华

15岁(女)——及笄之年

16岁(女)——破瓜年华、碧玉年华

20岁(女)——桃李年华

24岁(女)花信年华

至出嫁—— 梅之年

至30岁(女)——半老徐娘

20岁(男)——弱冠

30岁(男)——而立之年

40岁(男)——不惑之年、强壮之年

50岁——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

60岁——花甲、平头甲子、耳顺之年、杖乡之年

70岁——古稀、杖国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

80岁——杖朝之年

80~90岁——耄耋之年

90岁鲐背之年

100岁——期颐

女子:12岁称金钗之年,13岁称豆蔻年华,15岁称及笄之年,16岁称碧玉年华,20岁称桃李年华,24岁称花信年华,出嫁女子称梅之年;男子:20岁称弱冠,30岁称而立,40岁称不惑,50岁称知天命,60岁称耳顺。70岁称古稀,80岁称杖朝。90岁称合耄耋。100岁称乐期颐。

女子:12岁称金钗之年,13岁称豆蔻年华,15岁称及笄之年,16岁称碧玉年华,20岁称桃李年华,24岁称花信年华,出嫁女子称梅之年;男子:20岁称弱冠,30岁称而立,40岁称不惑,50岁称知天命,60岁称耳顺。70岁称古稀,80岁称杖朝。90岁称合耄耋。100岁称乐期颐。

各年龄段的古代称谓

古代年龄段的称呼如下:

1、孩提: 2~3岁的儿童。指代幼儿时期。

2、垂髫:三四岁至七岁(女)、八岁(男)的儿童。

3、总角:八岁(女)、九岁(男)至十四岁的少年。

4、豆蔻:十三四岁至十五六岁(豆蔻是一种初夏开花的植物,初夏还不是盛夏,比喻人还未成年,故称未成年的少年时代为“豆蔻年华”)。

5、束发:古代男孩十五岁时束发为髻,因用为指代成童。《大戴礼记 ·保傅》:“束发而就大学,学大艺焉,履大节焉。”

6、及笄:女子15岁结发,用笄贯之,因此称女子15岁为‘及笄’,也称“既笄”。

7、弱冠: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表示已经,因为还没达到壮年,故称“弱冠”。

8、而立:男子三十岁(立,“立身、立志”之意)。

9、不惑:男子四十岁(不惑,“不迷惑、不糊涂”之意)。

10、知命:男子五十岁(知命,“知天命”之意)。

11、花甲、耳顺:六十岁。

12、古稀:七十岁。

13、中寿:八十岁。

14、耄耋:八九十岁。

15、期颐:一百岁。

六安·霍山天气_六安霍山天气预报一周七天查

写一篇游记霍山的作文400字600字 游霍山 今天,天气晴朗,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霍山游玩,我们三人坐摩托车在下午一点钟出发,走了一个多小时才到达那里。来到山脚下,看到稀稀落落的游客,他···

qq匿名好友在哪里找_qq匿名好友怎么看

如何查询qq匿名用户? qq群匿名可以查出来,查找方法为: qq匿名好友在哪里找_qq匿名好友怎么看 qq匿名好友在哪里找_qq匿名好友怎么看 qq匿名好友在哪里找_qq匿名好友怎么看 qq匿名好友在哪里找···

代表重生的花 代表重生的花草是什么

金铃花的寓意 金铃花有些地区的习俗是用薰衣草来薰香新娘礼服。据说放一小袋干薰衣草在身上,可以让你找到梦中情人。,不仅是爱情的寄予,平淡、持久、温馨、脱俗的外表下,蕴涵的,是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