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机械效率》教案(收藏)

2025-05-08 17:50 - 立有生活网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机械效率》教案

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机械效率》教案,欢迎大家阅读。更多相关内容请关注教案栏目。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机械效率》教案(收藏)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机械效率》教案(收藏)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机械效率》教案(收藏)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机械效率》教案(收藏)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机械效率》教案

教学目标

1.会测定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2. 同一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有用功、总功、额外功的概念;机械效率的计算和怎样提高机械效率

2.2 教学难点 机械效率的计算和怎样提高机械效率

教学过程

学习指导一、测定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自主预习:

阅读课本第86面、第87面,完成下列填空:

1.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需要测量四个物理量:钩码的重力G、钩码提升的高度h、拉力F、绳端移动的距离s;

2.计算有用功的方法:W有=Gh;

3.计算总功的方法:W总=Fs。

●小组讨论:

1.各小组分工合作,完成下面实验:

(1)如图安装滑轮,记下钩码所受的重力G及钩码和弹簧测力计的位置;

(2)缓慢拉动弹簧测力计,使钩码升高h,读出拉力F的值,用刻度尺测出钩码上升的高度h和弹簧测力计移动的距离s;

(3)算出有用功、总功、机械效率。

(4)改变钩码的数量,再做两次上面的实验。

●教师点拨:

我们在探究影响滑轮组机械效率高低的因素时,没有考虑摩擦的因素.

●跟踪练习:

1.小明在测量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所用装置如图所示,实验中每个钩码重2N,测得的数据如下表:

(1)在实验中,测绳端拉力F 时,应尽量竖直向上__匀速____拉动弹簧测力计且在拉动过程中读数。

(2)第1次实验测得的机械效率为____74%__。(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3)分析表中数据可知:第2次实验是用b图做的;第4次实验是用c图做的。(选填“a”、“b”或“c”)

(4)分析第1、2次实验数据可知:使用同一滑轮组,增大提升重物的重力可以提高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分析第1、3次实验数据可知:使用不同的滑轮组,提升相同的重物,动滑轮个数越多(即动滑轮总重越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小。

(5)分析第3、4次实验数据可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物体被提升的高度无关。

学习指导二、同一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的特点

●自主预习:

阅读第87面内容后完成下面填空:

2.在使用中按照技术规程经常保养,使机械处于良好的状态,对于保持和提高机械效率也有重要作用。

●小组讨论:

1.实验探究:对于同一个滑轮组提升不同重物时,它的机械效率是否改变呢?

2.如何设计实验证明?

实验步骤:

①用一个动滑轮和一个定滑轮组成的滑轮组提升两个钩码,记录钩码的重力、弹簧测力计的拉力、钩码上升的高度、绳自由端移动的距离.

②用一个动滑轮和一个定滑轮组成的滑轮组提升四个钩码,记录钩码的重力、弹簧测力计的拉力、钩码上升的高度、绳自由端移动的距离.

表格设计:

分析表格数据在与同学们交流讨论,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教师点拨:

同一机械的效率并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不同的工作状态和环境而变化的.例如:一个组装好的滑轮组,其提起的物重越大,则其机械效率越高,因为此时的额外功(提起机械本身所需要的功)相对越小;当然,由于机械间的摩擦而造成的额外功并不会减小. 当额外功一定时,在机械能承受的范围内尽可能增加每次提起重物的重力,充分发挥机械的作用.

●跟踪练习:

1.甲吊车比乙吊车的机械效率高,当它们分别把相同质量的物体匀速提升相同高度时,则( B )

A.甲吊车的电动机做的有用功较多

B.乙吊车的电动机做的额外功较多

C.甲吊车的电动机做的总功较多

D.甲、乙两吊车的电动机做的总功相同

2.小明用同一滑轮组分别将甲、乙两组钩码提升相同的高度,如图所示.他两次提升钩码所用的拉力分别为F甲和F乙,则F甲”、“=”或“<”)

3. 在“探究动滑轮的机械效率”时,某小组利用自重不同的两个动滑轮进行了如图所示的三次测量,数据记录如下:

(1)完成表格中实验数据①、②和③的计算.

(2)通过比较哪两次实验数据〔选填实验序号〕,可以初步判断动滑轮的机械效率与动滑轮的自重有关?

(3)小明认为“同一个机械,它的机械效率是一个定值”,你可以用哪两次实验数据来验证他的观点是不对的?

解:(1)第3次数据中,有用功W有用=Gh=6N×0.2m=1.2J,总功W总=FS=3.3N×0.4m=1.32J,机械效率η= W有用/ W总=1.2J/1.32J≈90.9%;

(2)①②两次实验中,钩码的重力相同,动滑轮的重力不同,机械效率也不同,因此探究的是机械效率与动滑轮自重的关系;

(3)比较①③,同一个机械,动滑轮重力不变,提升的物体重力不同时,机械效率也不同,提的物体越重,机械效率越大.

机械效率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了解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

2. 机械效率和机械效率的计算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有用功、总功、额外功的概念;机械效率的计算和怎样提高机械效率

教学难点 机械效率的计算和怎样提高机械效率

教学过程

学习指导一、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

●自主预习:

阅读课本第85面、第86面,完成下列填空:

1.有用功:在工作时,对人们有用的功。用符号W有表示

2. 额外功:在工作时,对于额外负担所不得不做的功。用符号W额表示

3 .总 功: 有用功与额外功的和,也叫动力功。用符号W总表示

●小组讨论:

1.各小组分工合作,完成下面实验:

(1)如图甲,用弹簧测力计将钩码缓慢地提升一定的高度,计算拉力所做的功W1。

(2)如图乙,用弹簧测力计并借助一个动滑轮将同样的钩码缓慢地提升相同的高度,再次计算拉所做的功W2。

(3)比较W1、W2的大小并分析原因。

2.讨论:①有没有一种简单机械只做有用功,不做额外功?

没有

②使用不同的简单机械做功,完成相同的有用功时,所做的总功是否相同?这说明什么?

不同,这说明额外功不同

③额外功在总功中占的比例越多越好,还是越少越好?

额外功在总功中占的比例越少越好

④一定的总功中,额外功少意味着什么?

有用功多

●教师点拨:

在使用机械时,我们总是希望额外功在总功中所占的比例尽量少些,这样可以让机械处于一个高效率的状态,以尽可能少的消耗,取得尽可能多的效益。

●跟踪练习:

1.用桶从井中提水的时候,对 水 做的功是有用功,对 桶 做的功是额外功。

2.如果桶掉进井里,从井里捞桶时,捞上来的桶带有一些水,这时对桶做的功是 有用 功,对水做的功是 额外 功。

3.(2012天津)如图所示,工人利用滑轮组将沙子从地面提升到距地面6m高 的三楼,沙子的质量为50kg,装沙子的桶的质量8kg,动滑轮的质量为2kg,工人匀速拉绳子的力为300N(忽略摩擦和绳重,g取10N/kg)求:(1)工人做的总功;(2)工人做的额外功。

解:(1)拉力做功:W总=FS=300N×12m=3600J;

(2)∵忽略摩擦和绳重,∴W额=(G桶+G动)h=(m桶+m动)gh=(8kg+2kg)×10N/kg×6m=600J

学习指导二、机械效率的计算

●自主预习:

阅读课本第86面,完成下列填空:

1.在使用机械时我们最关心的是所做的这些总功中,有用功究竟占了多少。 为此我们引入一个新的物理量, 叫做机械效率,它表示的是 有用功 与 总功的比值。用符号 η表示,读作 “依塔”(yita)。

2.机械效率的计算公式:η= W有用/W总 。

●小组讨论:

1.用一动滑轮把重40N的物体匀速提高20m,所用的拉力是25N,则拉力的作用点移动的距离是多少?动滑轮的机械效率是多少?

解:拉力的作用点移动的距离S=2h=20.2m=0.4m

有用功W有=Gh=40N0.2m=8J

总功W总=FS=25N0.4m=10J

动滑轮的机械效率是η=W有用/W总=8J/10J=80%

2.结合上题计算结果和课本86面:起重机、抽水机的大致机械效率范围。思考:为什么机械效率总小于1?

利用滑轮组做功时,不可避免地要做额外功,使有用功总比总功小,而机械效率等于有用功除以总功,所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总小于一。

●教师点拨:

机械效率η是个百分数,一定小于,没有单位。

机械效率是描述机械性能优劣的物理量,机械效率高的机械性能优良。机械效率的高低与所使用的机械工作时是否省力、及省力多少无关;与机械工作时的快慢程度无关;与机械工作时所完成的功的数量多少也无关.

●跟踪练习:

1.关于功率和机械效率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D )

A.功率大的机械,做功一定多B.做功多的机械,机械效率一定高

C.效率高的机械,功率一定大D.做功快的机械,功率一定大

2.用动力臂是阻力臂2倍的杠杆将重400N的货物抬高500px,手向下压杠杆的力是240N,手下降的高度是多少cm?这个杠杆的机械效率是多少?

解:手下降的高度h手=2h物=20.2m=0.4m

有用功W有=Gh物=400N0.2m=80J

总功W总=F动h手=240N0.4m=96J

则此杠杆的机械效率η=W有用/W总=80J/96J=83.3%

3.建筑工地上,工人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将重为230N的建材从地面匀速送到6m 高处,所用拉力为125N。求:(1)工人做的有用功;(2)工人做的总功;(3)此过程中该装置的机械效率;

解:(1)1380J (2)1500J (3)92%

初二物理期末下册知识点归纳

1.初二物理期末下册知识点归纳

一、滑轮

1、定滑轮实质是一个等臂杠杆;

特点:不能省力,但可以改变动力的方向。

2、动滑轮实质是一个动力臂是阻力臂二倍的省力杠杆;

特点:能省一半的力,但不能改变动力的方向,且多费一倍的距离。

3、滑轮组既可以省力,又可以改变动力的方向,但是费距离。

二、机械效率

1、有用功:使用机械时对人们有用的功叫有用功。

2、额外功:使用机械时对人们没有用但又不得不做的功叫额外功

3、总功:使用机械时,人们对机械做的功叫总功,W总=FS=W有用+W额外。

4、机械效率:有用功与总功的比值叫机械效率,η=W有用/W总。机械效率总是小于1。

(1)用同一滑轮组(动滑轮重量相同)提升重量不同的物体,提升的重量越大,机械效率越高;

(2)用不同滑轮组(动滑轮重量不同)提升重量相同的物体,动滑轮重量越大,机械效率越低;

(3)用粗糙程度相同的斜面提升重量相同的物体,斜面越陡,机械效率越高。

2.初二物理期末下册知识点归纳

一、力

1、定义: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单位:牛顿,简称:牛,符号是N。

2、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

3、作用效果:

①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②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

二、弹力

1、定义: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

2、方向:跟形变的方向相反。

3、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所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三、重力

1、定义: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

2、大小:G=mg,g=9.8N/kg。

3、方向:竖直向下。

4、作用点:在物体的重心。

四、牛顿定律和惯性

1、牛顿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2、惯性:一切物体保持原有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做惯性。惯性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

3、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惯性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五、二力平衡

1、一个物体在两个力作用下,如果能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这两个力叫二力平衡。

2、二力平衡的条件: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直线上。

六、摩擦力

1、定义: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发生相对运动(趋势)时,在接触面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趋势)的力叫摩擦力。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

2、产生的条件:

①两物接触并挤压;

②接触面粗糙;

③将要发生或已经发生相对运动。

3、决定摩擦力大小的因素:物体间的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摩擦有静摩擦、滑动摩擦和滚动摩擦。

4、(1)增大摩擦的方法:

①增大压力;

②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③变滚动为滑动。

(2)减小摩擦的方法:

①减少压力;

②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③变滑动为滚动;④加润滑油。

七、压强

1、定义:物体所受压力的大小与受力面积之比叫压强。

2、压强是表示压力作用效果,它的大小与压力大小和受力面积有关。

3、压强的公式:

单位:Pa。1Pa=lN/m2。

4、(1)增大压强的方法:

①增大压力:

②减小受力面积。

(2)减小压强的方法:

①减小压力:

②增大受力面积。

5、液体压强由液体重力产生,大小与液体密度和液体深度有关,液体压强公式:p=ρgh。连通器里的液体在不流动时,各容器中的液面高度总是相同的。

6、大气压是由空气重力产生,马德堡半球实验证明了大气压强存在,大气压的测量—托里拆利实验,P0=1.013Xl05Pa=760mmHg。

7、在气体和液体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

八、浮力

1、定义:一切浸入液体(气体)的物体,都受到液体(气体)对它竖直向上的托力。方向:竖直向上的。

2、产生的原因: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对它的向上和向下的压力,F浮=F下-F上。

3、阿基米德原理:浸在液体(气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浮力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气体)的重力。

4、计算浮力方法有三种:

(1)秤量法:F浮=G空重-F液示

(2)平衡法:F浮=G物,即ρ液V排g=ρ物V物g(适合漂浮、悬浮)

(3)阿基米德原理:

(压力法:F浮=F向上的压力—F向下的压力)。

5、物体的浮沉条件:

浮力与物体重力比较:

F浮G,上浮③F浮=G,悬浮或漂浮

九、功

1、定义:力与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的乘积。公式:W=Fs,单位:焦耳(J)。

2、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①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

②是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3、不做功的三种情况:

(1)有力无距离,如:推而不动;

(2)有距离无力,如:人对抛出手的物体;

(3)有力有距离,但是力垂直距离。如:提水而走。

十、功率

1、功率的意义:功率表示做功的快慢,就是在单位时间里做的功。

2、功率的公式:

①定义式P=W/t

②推导式P=FV

3、单位:瓦特,简称“瓦”,符号W;千瓦,符号kW。

十一、动能

1、定义: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动能。

2、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

①物体的质量;

②物体运动的速度。

物体的质量越大,运动速度越大,物体具有的动能就越大。

十二、重力势能

1、定义: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叫重力势能。

2、影响重力势能大小的因素:

①物体的质量;

②物体被举高的高度。物体的质量越大,被举得越高,具有的重力势能就越大。

十三、弹性势能

1、定义: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具有的能叫弹性势能。

2、影响弹性势能大小的因素:物体发生弹性形变的程度。物体的弹性形变程度越大,具有的弹性势能就越大。

3、动能和势能统称机械能。如果只有动能和势能之间的转化,尽管动能、势能的大小会变化,但是机械能的总和不变。

3.初二物理期末下册知识点归纳

部分:声现象及物态变化

(一)声现象

1、声音的发生: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就停止。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但并不是所有的振动都会发出声音。

2、声音的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1)声音要靠一切气体,液体、固体作媒介传播出去,这些作为传播媒介的物质称为介质。登上月球的宇航员即使面对面交谈,也需要靠电,那就是因为月球上没有空气,真空不能传声

(2)声间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

3、回声: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人再次听到的声音叫回声

(1)区别回声与原声的条件:回声到达人的耳朵比原声晚0.1秒以上。

(2)低于0.1秒时,则反射回来的声间只能使原声加强。

(3)利用回声可测海深或发声体距障碍物有多运

4、音调:声音的高低叫音调,它是由发声体振动频率决定的,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5、响度:声音的大小叫响度,响度跟发声体振动的振幅大小有关,还跟声源到人耳的距离远近有关

6、音色:不同发声体所发出的声音的品质叫音色

7、噪声及来源

从物理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地杂乱无章振动时发出的声音。从环保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8、声音等级的划分

人们用分贝来划分声音的等级,30db—40db是较理想的安静环境,超过50db就会影响睡眠,70db以上会干扰谈话,影响工作效率,长期生活在90db以上的噪声环境中,会影响听力。

9、噪声减弱的途径:可以在声源处、传播过程中和人耳处减弱

(二)物态变化

1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

2摄氏温度: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度,把1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度。

3温度计

(1)原理: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2)构造:玻璃壳、毛细管、玻璃泡、刻度及液体

(3)使用:使用温度计以前,要注意观察量程和认清分度值

4、使用温度计做到以下三点

①温度计与待测物体充分接触

②待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③读数时,视线要与液面上表面相平,温度计仍与待测物体紧密接触

5、体温计,实验温度计,寒暑表的主要区别

构造、量程、分度值、用法

体温计:玻璃泡上方有缩口,35—42℃、0.1℃

①离开人体读数

②用前需甩

实验温度计:无—20—100℃、1℃,不能离开被测物读数,也不能甩

寒暑表:无—30—50℃、1℃,同上

6、熔化和凝固

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熔化要吸热

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叫凝固,凝固要放热

7、熔点和凝固点

(1)固体分晶体和非晶体两类

(2)熔点:晶体都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叫熔点

(3)凝固点:晶体者有一定的凝固温度,叫凝固点

同一种物质的凝固点跟它的熔点相同

8、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汽化有两种不同的方式:蒸发和沸腾,这两种方式都要吸热

9、蒸发现象

(1)定义:蒸发是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并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

(2)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液体温度高低,液体表面积大小,液体表面空气流动的快慢

10、沸腾现象

(1)定义:沸腾是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进行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2)液体沸腾的条件:①温度达到沸点②继续吸收热量

4.初二物理期末下册知识点归纳

一、电路

电流的形成: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任何电荷的定向移动都会形成电流)。

电流的方向:从电源正极流向负极。

电源:能提供持续电流(或电压)的装置。

电源是把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如干电池是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发电机则由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有持续电流的条件:必须有电源和电路闭合。

导体: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导体。如:金属,人体,大地,盐水溶液等。

绝缘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如:玻璃,陶瓷,塑料,油,纯水等。

电路组成:由电源,导线,开关和用电器组成。

电路有三种状态:

(1)通路:接通的电路叫通路;

(2)开路:断开的电路叫开路;

(3)短路:直接把导线接在电源两极上的电路叫短路。

电路图:用符号表示电路连接的图叫电路图。

串联:把元件逐个顺序连接起来,叫串联。(任意处断开,电流都会消失)

并联:把元件并列地连接起来,叫并联。(各个支路是互不影响的)

二、电流

单位:安培(A);常用:毫安(mA),微安(A),1安培=103毫安=106微安。

测量电流的仪表是:电流表,它的使用规则是:

①电流表要串联在电路中;

②电流要从"+"接线柱入,从"-"接线柱出;

③被测电流不要超过电流表的量程;

④不允许不经过用电器而把电流表连到电源的两极上。

实验室中常用的电流表有两个量程:

①0~0.6安,每小格表示的电流值是0.02安;

②0~3安,每小格表示的电流值是0.1安。

三、电压

电压(U):电压是使电路中形成电流的原因,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

单位:伏特(V);常用:千伏(KV),毫伏(mV)。1千伏=103伏=106毫伏。

测量电压的仪表是:电压表,使用规则:

①电压表要并联在电路中;

②电流要从"+"接线柱入,从"-"接线柱出;

③被测电压不要超过电压表的量程;

实验室常用电压表有两个量程:

①0~3伏,每小格表示的电压值是0.1伏;

②0~15伏,每小格表示的电压值是0.5伏.

熟记的电压值:

①1节干电池的电压1.5伏;

②1节铅蓄电池电压是2伏;

③家庭照明电压为220伏;

④安全电压是:不高于36伏;

⑤工业电压380伏。

四、电阻

电阻(R):表示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

(导体如果对电流的阻碍作用越大,那么电阻就越大,而通过导体的电流就越小)。

单位:欧姆(Ω);常用:兆欧(MΩ),千欧(KΩ);1兆欧=103千欧;1千欧=103欧。

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R与它的U和I无关)。

20xx年7月3日星期六滑动变阻器:

原理:改变电阻线在电路中的长度来改变电阻的。

作用:通过改变接入电路中的电阻来改变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

铭牌:如一个滑动变阻器标有"50Ω2A"表示的意义是:阻值是50Ω,允许通过的电流是2A。

正确使用:a,应串联在电路中使用;b,接线要"一上一下";c,通电前应把阻值调至的地方。

5.初二物理期末下册知识点归纳

节牛顿定律

一、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伽利略认为: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运动的物体之所以停下来,是因为受到了阻力的作用。

二、牛顿定律:

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定律解读:

1.“一切”适用于所有物体。

2.“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是定律成立的条件。

3.“总”一直、不变。

4.“或”指物体不受力时,原来静止的总保持静止,原来运动的就总保持原来的速度和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两种状态必有其一,不同时存在。

5.牛顿定律是在大量经验事实的基础上,用推理的方法概括出来的。不能用实验直接证明。

6.牛顿定律说明了力和运动的关系: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三、惯性

一切物体都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这种性质叫惯性。

惯性概念解读

1.惯性没有条件。任何物体任何时候都有惯性。

2.惯性没有方向。物体只是保持之前的运动状态。

3.惯性只与质量有关,质量越大,惯性越大。

4.跟物体的运动情况无关。

第二节二力平衡

一、力的平衡:

物体在受到几个力的作用时,如果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这几个力平衡。

二、二力平衡的条件:

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条直线上,这两个力就彼此平衡。

(简记:同体、等大、反向、共线。)

平衡力——运动状态不改变

如,一个物体只受拉力和重力作用时。静止:F=G匀速向上:F=G

匀速向下:F=G

三、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

已知物体状态求重力大小;已知物体受力求重力大小;已知拉力大小求重力大小;已知物体受力可知物体运动状态。

初二物理关于机械效率和功的公式

功的定义式是w=fs。

功率的定义式是p=w/t=fs/t,若在力的作用下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那么s=vt,则p=fv。

机械效率=有用功/总功,有用功指的是要完成题中所给的任务所需做出的有价值的功,但我们运动简单机械就会存在一些摩擦和机械本身自重的问题需要克服,为此做出的功叫做额外功。有用功和额外功的和就是总功。

功=用的力X运动的距离

公式W=FS(若是克服重力就是W=GH(H是物体移动的高度))

功率=功÷运动的时间

公式P=W÷T

机械效率=有用功÷总功

公式η=(W有用÷W总)

八下物理的机械效率和机械能求助

根据机械效率的计算公式:η=G物h/Fs (s=nh,F=G物+G动/n)

其中:G物表示重物的重力;

G动表示动滑轮重力;

h表示重物上升的高度;

F表示绳子自由端的拉力;

s表示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

n表示绳子的根数;

初二物理的机械效率

对于某些高效率的机器来说,大部分机械效率损失在摩擦上,通过润滑等方式可以提高机械效率

楼下说得还能全面了,的效率是不能达到的,因为理想状态时达不到的。只能做到尽量好。机械中的动力系统最多的就是内燃机和电动机,这两种机械的效率在50%到80%之间,再加上机械传动机构的消耗,效率变得更低。所以为了提高效率,可以开发更高效的动力和更简单的传动机构。有一种方式对提高机械效率非常特殊又有效,那就是提高动力,比如使用超大功率的发动机,就可以一次性输出巨大的总功,但是摩擦之类的无用功是基本固定在一定值内的,所以动力越强劲变相的使得效率越高。

1.减少机械自重.

2.减少机械的摩擦等来减小额外功.

3.在额外功一定时,增大有用功.

4.改进结构,使它更合理、更轻巧.

5.在使用中按照技术规程经常保养,定时润滑,使机械处于良好的运转态,对于保持和提高机械机械效率也有重要的作用.

云南腾冲天气预报 云南腾冲天气预报40天

云南最近天气怎么样啊?适合旅游吗? 05月27日(周日)大雨16~22℃无持续风向 微风空气良 早上看着还是阴天,还下着雨,但是不多11点过后,又会放晴,还很热。 云南腾冲天气预报 云南腾冲天气预···

边边角为什么不能证明全等_边边角为什么不能

边边角什么情况下能判定全等 定钝角三角形ABC, 角A=120度,B为 15度,C为 45度 在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中,“边边角”是指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对应相等。通常情况下,“边边角”并不能直接判定···

仓库库存管理app_仓库库存管理流程方案

仓库管理软件哪个好? 将仓库库位信息通过可视化的方式进行展示以实际平面图的方式展示各库位库存情况。利电脑端库存管理界面用车间看板、工作站、作业平板甚至手持移动终端进行查看,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