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乐大典在哪个博物馆(永乐大典真迹在哪)

2025-05-08 15:35 - 立有生活网

永乐大典内容是什么?

《永乐大典》它保存了14世纪以前历史地理、文学艺术、哲学宗教和其他百科文献,与法国狄德罗编纂的百科全书和英国的《大英百科全书》相比,都要早300多年,堪称世界文化遗产的珍品。据粗略统计,《永乐大典》采择和保存的古代典籍有七、八千种之多,数量是前代《艺文类聚》、《太平御览》、《册府元龟》等书的五、六倍,就是清代编纂的大型丛书《四库全书》,收书也不过3000多种。

永乐大典在哪个博物馆(永乐大典真迹在哪)永乐大典在哪个博物馆(永乐大典真迹在哪)


永乐大典在哪个博物馆(永乐大典真迹在哪)


永乐大典在哪个博物馆(永乐大典真迹在哪)


扩展资料:旷世宏编 文献大成——图书馆藏《永乐大典》文献展:

由典籍博物馆主办的“旷世宏编,文献大成——图书馆藏《永乐大典》文献展”9月28日在典籍博物馆展厅开幕。展览分为“大典犹看永乐传”“合古今而集大成”“久阅沧桑惜弗全”“搜罗颇见费心坚”“遂使已湮得再显”五个单元,包含古籍善本、手稿档案、金石拓片、舆图等各类展品80余件,其中12册嘉靖本《永乐大典》弥足珍贵。展览通过、视频、微缩场景、全息投影、问答小游戏及抄写大典等互动展览方式,全方位展现了这部旷世宏编。

恢弘巨制的文献巨著:

举个细微的例子,其文献价值便可见一斑:《永乐大典》被证实是马可·波罗到过的有力证据。马可·波罗是否真正到过,部分西方学者对此一直质疑。据《马可·波罗行纪》记载,马可·波罗在居住了17年,想回到故乡威尼斯,但未得到元世祖忽必烈的批准。后来由于伊儿汗国君主阿鲁浑王后卜鲁罕,临终遗言只有和她同族的女子才能承袭后位。

阿鲁浑遂派三位使臣到元朝求婚,忽必烈赐以少女阔阔真,于是马可·波罗一家伴随护送阔阔真的三使臣从海道抵波斯后再返回故乡。

参考资料:

永乐大典的内容:

1、《永乐大典》收录古代重要典籍至七八千种之多,上至先秦,下达明初,这在当时真可以说是“包括宇宙之广大,统会古今之异同”。宋元以前的佚文秘典,多得藉以保存流传。收录的内容包括:经、史、子、集、释庄、道经、戏剧、平话、工技、农艺、医卜、文学等,无所不包。

2、全书举凡天文、地理、人伦、国统、道德、制度、名物、奇闻异见以及日、月、星、雨、风、云、霜、露和山海、江河等均随字收载。全书分门别类,辑录上自先秦、下迄明初的八千余种古书资料,大凡经史子集与道释、医卜杂家之书均予收辑,并加以汇聚群分,甚为详备。

3、《永乐大典》汇集了上自先秦、下迄明初的八千余种古书典籍,除了的经史子集,还有哲学、文学、历史、地理、宗教、医卜等各类著作,包罗万象,是历史上的一部百科全书,它比的《不列颠百科全书》成书年代早了300多年。

4、《永乐大典》还收录了许多后世已经残缺或佚失的珍贵书籍,如《薛仁贵征辽事略》、宋本《水经注》等,其所征引的材料,都是完整地抄录原文,因而许多宝贵的文献能保存其原貌,人们称《永乐大典》为“辑佚明初以前珍本秘籍的宝库”。

5、《永乐大典》除了正本尚未确定是否存在长陵外,永乐副本却惨遭浩劫,大多亡于战火,今仅存800余卷且散落于世界。《不列颠百科全书》在“百科全书”条目中称明代类书《永乐大典》为“世界有史以来的百科全书”。

扩展资料:

永乐大典前后编纂过两次:

1、《永乐大典》前后编纂过两次,次编纂开始于明成祖永乐元年(1403),由解缙、胡广、胡俨、杨士奇等人负责,召集了147人,于次年完成了编纂工作,名《文献大成》。当时的明成祖朱棣阅读后非常不满,命令重新编纂。

2、永乐三年(1405),明成祖再命解缙、姚广孝、郑赐等人重纂,这次因为采选的书籍众多(集齐了全国所有的书目),参与的朝臣文士、宿学老儒达到2.16万人。

3、永乐五年(1407)定稿进呈,明成祖看了十分满意,亲自为序,并命名为《永乐大典》。《永乐大典》完成后,明廷又在各地征召了大批缮书人进行描栏、清抄、绘图和圈点工作,由于人员数量过多,已经无法统计了。

4、参与编修《永乐大典》的人员居住在离皇家藏书处文渊阁不远的崇里坊等地,由光禄寺供应伙食,还发给膏火费,官员参与编修的可以免朝,待遇十分优厚。当时有人就以“天下文艺之英,济济乎咸集于京师”来形容《永乐大典》编纂的盛况。

参考资料:

《永乐大典》收录古代重要典籍至七八千种之多,上至先秦,下达明初,这在当时真可以说是“包括宇宙之广大,统会古今之异同”。宋元以前的佚文秘典,多得藉以保存流传。收录的内容包括:经、史、子、集、释庄、道经、戏剧、平话、工技、农艺、医卜、文学等,无所不包。所辑录书籍,一字不易,悉照原著整部、整篇、或整段分别编入,这就更加提高了保存资料的文献价值。全书体例“用韵以统字,用字以系事”,检索非常方便。全书二万二千八百七十七卷,目录六十卷,共一万一千零九十五册,三亿七千万字。该书编成后,即珍藏在南京的文渊阁。永乐迁都后,又移至,深藏在故宫内的文楼(即文昭阁)里。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八月,誊写副本一部,从此《永乐大典》才具有正副两部,分别珍藏在文渊阁和皇史宬两处。全书举凡天文、地理、人伦、国统、道德、制度、名物、奇闻异见以及日、月、星、雨、风、云、霜、露和山海、江河等均随字收载。全书分门别类,辑录上自先秦、下迄明初的八千余种古书资料,大凡经史子集与道释、医卜杂家之书均予收辑,并加以汇聚群分,甚为详备。它保存了明代以前大量的哲学、历史、地理、语言、文学、艺术、宗教、科学技术等方面丰富而可贵的资料。

《永乐大典》汇集了上自先秦、下迄明初的八千余种古书典籍,除了的经史子集,还有哲学、文学、历史、地理、宗教、医卜等各类著作,包罗万象,是历史上的一部百科全书,它比的《不列颠百科全书》成书年代早了300多年。

《永乐大典》内容包括诗文、戏曲、僧、道、医、工艺等方方面面,其中,《永乐大典》还收录了许多后世已经残缺或佚失的珍贵书籍,如《薛仁贵征辽事略》、宋本《水经注》等,其所征引的材料,都是完整地抄录原文,因而许多宝贵的文献能保存其原貌,人们称《永乐大典》为“辑佚明初以前珍本秘籍的宝库”。

《永乐大典》的编排方式非常科学,有点类似于今天字典的拼音检字法,只是当时依据的是明朝的《洪武正韵》。其体例是“用韵以统字,用字以系事”,也就是说,每个韵目下有很多单字,每个单字下分列与之相关的天文、地理、人事、名物以及诗文词曲等各方面的内容。

在书的前面,用不同的字体演绎一个“门”字,端庄的楷书、狂放的草书、秀美的隶书,尽显汉字的魅力。这册书引用古书66种,插图46幅,它记载了古代不同等级的门,如白虎门、玄武门等,以及门的结构、类别、式样和奇闻逸事,丰富多彩。

《永乐大典》于永乐六年编修完成,被收藏于南京的文渊阁。永乐十九年,明成祖朱棣迁都,也将《永乐大典》带到了京城,收藏在皇宫内的文渊阁。

《永乐大典》不仅篇幅巨大,收集广泛,而且缮写工整,书中的文字全部用毛笔以楷书写成,每半页八行,大字占一行,小字抄成双行,每行28个字;《永乐大典》中还有许多精致的插图,山川地形都以白描手法绘制图形,形态逼真,书为硬裱书面,由粗黄布包着,典雅庄重,被中外专家学者誉为有史以来世界上罕见的珍品。

永乐大典》初名《文献大成》。明永乐元年(1403年)七月,明成祖朱棣命解缙、姚广孝、王景、邹辑等人纂修大型类书,永乐二年(1404年)十一月编成《文献大成》。

《永乐大典》收录古代重要典籍至七八千种之多,上至先秦,下达明初,这在当时真可以说是“包括宇宙之广大,统会古今之异同”。宋元以前的佚文秘典,多得藉以保存流传。收录的内容包括:经、史、子、集、释庄、道经、戏剧、平话、工技、农艺、医卜、文学等,无所不包。所辑录书籍,一字不易,悉照原著整部、整篇、或整段分别编入,这就更加提高了保存资料的文献价值。全书体例“用韵以统字,用字以系事”,检索非常方便。

永乐大典》初名《文献大成》。明永乐元年(1403年)七月,明成祖朱棣命解缙、姚广孝、王景、邹辑等人纂修大型类书,永乐二年(1404年)十一月编成《文献大成》。

《永乐大典》收录古代重要典籍至七八千种之多,上至先秦,下达明初,这在当时真可以说是“包括宇宙之广大,统会古今之异同”。宋元以前的佚文秘典,多得藉以保存流传。收录的内容包括:经、史、子、集、释庄、道经、戏剧、平话、工技、农艺、医卜、文学等,无所不包。所辑录书籍,一字不易,悉照原著整部、整篇、或整段分别编入,这就更加提高了保存资料的文献价值。全书体例“用韵以统字,用字以系事”,检索非常方便。

永乐大典现在保存在哪?

现今图书馆珍藏161册,另外美国国会图书馆还藏有40册,英国各地包括英国图书馆、英国牛津大学图书馆、英国伦敦大学东方语言学校、英国剑桥大学等存有51册,德国汉堡大学图书馆、德国科隆大学图书馆、德国柏林人种博物馆等存有5册,日本国会图书馆、日本东洋文库、日本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日本京都大学附属图书馆、日本三理图书馆、日本静培堂文库、日本斯道文训、日本大阪府立图书馆、日本武田长兵卫、日本石黑传六、日本小川广己和韩国旧京李王职文库亦有搜集,立故宫博物院则存有62册。

《永乐大典》正本已经杳无音信了,侥幸逃过明末战乱的《大典》副本也有两千多卷的残缺。在整个清王朝,《永乐大典》被学者和统治者们重新重视和使用,也经历了被偷盗、焚烧和劫掠的悲惨命运,终于1900年八国联军进占时被毁灭了。剩下的约400册零本被8个和地区的30个机构收藏。

大英博物馆明代展:四皇五十年

大英博物馆的明朝:帝国盛世50年展很早就打出广告了。今年6月在维多利物馆举行的陶瓷收藏家Butler爵士追悼会上,我见到了近20年未见的霍,知道她和牛津大学艺术系的Krueger正在忙这个展览。他们花了五年时间做准备,这次展览将介绍一批西方从未见过的文物。每隔十年左右,大英博物馆总会呈现一场划时代的文化展览。比如1996年首次向英国公众展示三星堆文物的《古代文化之谜》展览,2007年的《秦始皇:兵马俑》展览,都轰动一时。看这个明展的宣传姿态,应该和那两个展览是一个级别的。于是,期待了一个夏天,展会当天,我兴冲冲的去展会了。 先不说我对这个展览的整体印象,我来阐述一下策展人自己的看法。明朝有二百七十六年的历史。这个展览乍一看受到从1400年到1450年这短短五十年的限制。但我知道西方学者倾向于以小见大,以微观解释宏观,可以更深刻更全面。所以这次展览的时间跨度非常新颖,从永乐被俘开始到正统土木保被俘结束。霍解释说,这50年虽然不能说是历史上重要的50年,但其影响和意义是深远的,因为这50年可以说是的重新建立:都城从南京迁到,紫禁城修复,《永乐大典》的编纂开始。在朝廷权力中,文官的力量终会超过武将,占据更重要的地位,成为管理的核心。而且在这一时期,也开始了与外界丰富多样的外交和贸易交流,如郑和下西洋,率领庞大的船队前往、中东和非洲,远征时间早于和达伽马。很多西方人认为出现在欧洲人的视野中是在16世纪,比实际情况晚了一个世纪。而且当时和有很多重要的接触,比如朝鲜、日本、越南。明朝流传下来的丰富物质文化,不仅见证了明朝自身的繁荣,也见证了与世界各国的外交和贸易往来。因此,大英博物馆希望展示15世纪初与欧洲和世界的联系。

给西方人讲,很多都是从这个明字开始的。这个字很好读,也很好解释,但每当西方童书的故事中加入一个东方的孩子,它的名字往往就叫明。所以,对于很多人来说,明朝并不陌生。大家对明式家具和青花瓷都略知一二,但这些知识是有限的。霍说,这次展览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打破这种局限,把京外的其他重要文化介绍给英国公众。为了更好地控制,太祖朱元璋采用分封制,把自己的子子孙孙分封到各个重要地区和军事重镇做俘虏。这些帝王在明朝历史上非常重要。所以山东朱谭王陵和湖北梁庄王朱占阳墓出土的文物是这次展览的亮点,能让人耳目一新。其实整个展览的起源要感谢梁庄王墓。2009年,克鲁格赴湖北进行学术交流,在湖北看到梁庄王墓出土的文物,尤其是金器,被大量倾倒。因为明代保存下来的瓷器很多,但金器也不少(黄金可以熔化后再使用),所以在国外的博物馆里很少见到的金器。这次展览中的一些展品。 这次展览非常热闹,共有218件展品,包括金、银、瓷器、武器、绘画、服饰、雕塑、家具等。其中70%是从除大英博物馆以外的全世界约30家博物馆和私人收藏中借来的。展览分为宫廷、武侠、文学、教育、贡品五个展区。

个展区以明代宫廷生活为主题,是背景介绍。展厅里总结了这50年来四位的不同性格:永乐朱迪被视为武士,执政仅一年的弘熙被定义为行政官。宣德帝在位十年,因书画好而被誉为美学家。九岁继承皇位的正统,是一个无知的少年。展厅列出了四位和公主的年表,还介绍了什么是太监。展出的文物包括故宫博物院的《宣宗射猎图》,湖北梁庄王墓出土的魏公主青铜镀金书皮,制作精良的金凤钗等饰品,山东朱谭王墓出土的锦缎龙袍和九缝皮夹克,维多利物馆的复杂红色和龙凤图案抽屉盒,大英博物馆的雕漆。这些闪闪发光的物品和图案复杂的家具与一般印象中优雅的明代艺术大相径庭。 第二展区的主题是军事文化。首先大英博物馆有一个《真武像》。其他引人注目的文物还包括:故宫博物院《朱瞻基行乐图》,描绘玄宗在皇家园林观看各种体育表演的便服和帽子。画面从右至左细致逼真地描绘了射箭、蹴鞠、马球、痛击、抛壶等。美国亚瑟赛克勒美术馆《颖国武襄公杨洪》藏品,图上方于谦的悼词能形容这位身着红袍的明朝统帅:朝气蓬勃,仪表堂堂,谈吐不凡。江湖广阔,石头就是肝肠。胸策莫测,剑戟在手,繁星垂下。灭万里,轰雷讯电。指挥三军,烈日秋霜。功在朝廷,威震边疆。骑先行者,不如骑马。正如《旗帜报》指出的那样,有两个卫兵站在杨红身后,其中一个人的一只耳朵上戴着耳环。展览上说,打耳钉不是中原汉族人的习俗,但在蒙古族中很普遍。难不成这就是大元帝国的遗风?其他有趣的画还有《湖畔射猎图》和《柳荫双骏图》在故宫。在这个展区,还有一把金银镶嵌宝石的兽面铁剑,据说是永乐的剑。它的剑柄是真金打造,刻有喜马拉雅藏式狮脸装饰,眼睛镶嵌着红色和绿色的宝石。与剑一起的还有马鞍、头盔、剑鞘等。

第三个展区的主题是文人艺术,宣德本人就懂得写字写字。在此期间,文化古籍也有了丰硕的发展。在这个展区里,有故宫1426年2月10日玄宗的圣旨《刺谕文武群臣夏原吉》,大英图书馆早的百科全书《永乐大典》,美国大都会博物馆的《杏园雅集图》,展示了玄宗宫廷里三个年轻人(杨士奇、杨蓉、杨普)的聚会。在这本书的后面有三个年轻人和许多其他人的题字。宣德时期的瓷器非常有名。这里有上海博物馆的青花琴、棋、字画壶,展现了仕女们的文艺生活。大英博物馆里的明代宣德青花勾连扁瓶和景泰蓝龙盖罐非常漂亮。我喜欢的展品之一是德国博物馆的夏昌《湘江春雨图》长轴卷轴。水墨竹石,文人气息十足。其他15世纪的精美画作包括德国陈记录的《梅月图》,上海博物馆藏戴进的《金台送别图》等。 第四个展区是关于人的信仰。有趣的书是《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和《》并排展示。是1400年从牛街寺抄来的。作者署名Hajji Rashad ibn Ali al-Sini,意思是来自。好像当时教在还挺流行的。我很庆幸我曾经工作过的木刻基金会也有两件展品,一件是《大方广佛华严经》,一件是《释氏源流》。关于的经典在大英图书馆是《玉枢经》,在山西博物馆的四幅《九天后土诸神众》的画前也有很多人驻足,讨论和的区别。

第五个展区名为贡品,展示了明代与和西方的联系。郑和下西洋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造船工具在这里展出。博物馆收藏的郑和铜钟被放在显眼的位置。钟上铸有“国泰民安,风调雨顺”的铭文,建于1431年郑和第七次下西洋之前。费城艺术博物馆里还有《瑞应麒麟图》,画的是一只长颈鹿和一个随从,描绘的是1414年郑和下西洋时,邦格拉进贡的长颈鹿。有趣的是,在索马里语中,长颈鹿这个词是Girrin,可能是因为麒麟这个词发音的影响。 整个展览的一件展品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画家安德烈亚曼特尼亚的油画《三王朝拜》(东方三博士崇拜)。这幅画创作于1495年至1505年间。画中玛利亚怀抱婴儿,三位东方国王献礼。其中,的青花碗里装满了黄金。油画旁边的展柜里有一个青花碗,图案和色彩好像刚从画上走下来。

花了两个小时仔细逛了一圈展览,整体感觉比较乱。梁庄王墓出土的黄金虽然确实令人耳目一新,但还没有三星堆次面对英国公众时那么震撼。整个展览似乎为那50年设置了很多小摊位,缺乏因果脉络的内在联系。中文标题《大朝五十年》还是贴切的,但英文标题《明:改变的五十年》就有些混乱了。这些展品如何证明那50年改变了?它是如何改变的?展览中没有进一步的讲解和探索。展览的色彩和设计也很热闹,仿佛怕观众厌烦,催着大家往前走。展品的录音说明过于简单,而且很实用,很少向人们提供进一步的信息。 让我想起去年10月至今年1月张红星在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博物馆(VA)策划的展览《名画展》。那次展览展出了近80件作品,贯穿了从700年到1900年的绘画。按照年代和主题,可以概括为五个展厅,很有历史感和学术性。从波士顿美术馆展出的宋徽宗抄本《捣练图》开始,其他展品如下:法国巴黎集美博物馆的敦煌画、张僧友(传)《五星二十八宿神图》(大阪博物馆)、李公年《冬景山水图》(普林斯顿大学美术馆)、陈蓉《九龙图》(波士顿美术馆)、米友仁《云山图》(大都会博物馆)、宋徽宗《瑞鹤图》展览的设计相当大气,充满人文气息。展品之间有足够的空间供参观者驻足。整个展厅的光线很暗,主色调和文字描述都很安静,为参观者提供了观察绘画的环境。不求涵盖绘画史,策展人也没有提供太多的历史背景,没有把观众当傻子来详细讲解唐宋元明清的来龙去脉。然而,由于馆长在每幅画的每一处描述上都花了大量的时间,所以他不厌其烦地逐句翻译上面的诗句和题字。再加上平静的环境,观众理解了绘画的美和特色,同时仿佛与历史和东方的灵魂做了一次交流。

看到那个展览的时候,感觉和热闹的VA格格不入,本来应该在大英博物馆举办的。今天看了明展,有同样明显的感觉,这个明展放在VA会更合适。 克鲁格在采访中说:我不希望大家看完这个展览后只留下对明朝的刻板印象;希望你能看到多样性,复杂性,矛盾性。这确实做到了。然而,对于一个、的博物馆来说,这真的足够了吗?

南通职业学校 南通职业学校有学哪些

关于南通职业学校,南通职业学校有学哪些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今天小深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南通职业学校 南通职业学校有学哪些 南通职业学校 南通职业学校···

幂级数收敛半径 幂级数收敛半径为1

关于幂级数收敛半径,幂级数收敛半径为1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今天小爱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幂级数收敛半径 幂级数收敛半径为1 幂级数收敛半径 幂级数收敛半···

家庭自制皮蛋的配方_如何自制皮蛋的做法大全

皮蛋怎么做好吃,自制皮蛋的家常做法 自制皮蛋的做法步骤44.把弄好的鸡蛋和鸭蛋轻轻放入缸中,储存。一般两个月之后成熟出缸。 主料 家庭自制皮蛋的配方_如何自制皮蛋的做法大全窍门 家庭自···